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信息工程學院“小許”同學就要完成頂崗實習,正式奔赴工作崗位,開啟人生新的歷程。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信息工程學院大三學生“小戴”同學正在享受美好的大學時光,并在規(guī)劃假期勤工儉學社會實踐。



20多歲,正是人生最美的年齡,青春洋溢,風華正茂,充滿陽光與朝氣。但命運似乎與兩位同學都開了個玩笑。小許、小戴兩位同學今年5月份分別被確診為腦膠質(zhì)瘤和肝硬化,讓他們不得不躺在了醫(yī)院的病床里,接受治療。命運的捉弄,讓本身家境貧寒的兩個家庭,突然間雪上加霜,現(xiàn)已負債累累,要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家長焦灼難眠。
“一開始真接受不了,好好的孩子怎么能患這種病?”小許的父親說,自己的孩子非常善良,聽話懂事。其輔導(dǎo)員介紹,小許同學非常懂事,學習努力,成績在班里面也排在前列。平時班上的一些工作,他都能非常積極主動的去完成。
病魔無情,師生有愛。兩位同學的病情牽動著學院師生的心。得知學生患病后,學校黨委高度重視,黨委書記高楚云表示:“學校要最大限度的做好兩位學生的幫扶工作,二級學院要安排專人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做好跟蹤服務(wù)工作,要采取為學生爭取政策幫扶和倡議捐款等形式幫助學生共渡難關(guān)。”
為此,學校為兩位學生提供每人1萬元的資金幫扶。黨委副書記何萬能親自協(xié)調(diào)幫扶資金撥付,確保幫扶資金及時到位,以高效服務(wù)解學生燃眉之急。其所在的二級學院積極籌劃,在全院范圍內(nèi)發(fā)起愛心募捐活動,學校副校長鄒國珍,黨委委員、宣傳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張櫻帶頭參加捐款,并前往醫(yī)院進行慰問......一點點溪流,匯聚成了江海,一份份心意、一聲聲祝福,譜寫了一曲愛的樂章。截止目前,現(xiàn)共籌集善款41888.41元。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師生奉獻的每一份愛心,對于病重學子來說,都是一分生的希望,一份繼續(xù)生活下去的勇氣。學校的愛心捐助活動是雷鋒精神在當代生活中的一次生動詮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次具體實踐。學校師生以實際行動展示了當代人民教師和大學生的強烈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生動實踐。